建筑史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杨占贤 生平 建筑史话

建筑史话

2024-06-28 19: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廷宝(右二)1946年与父母亲的合影

杨廷宝的父亲杨鹤汀,当时也是南阳了不得的名流。在他之后,杨姓子弟们开始学知识学科技,走向了全国以至海外。杨廷宝长子杨士莪,为中国水声学奠基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鹤汀、杨廷宝、杨士莪,百年跨度里,形成了一个系列传奇,这是风云流荡的大家气象,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流年盛宴,真可谓“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

杨士莪

下面,

我们一起走近杨延宝先生,

了解他的生平、生活、教育、作品......

◆ ◆ ◆ ◆

生平介绍

杨延宝

◆ ◆ ◆ ◆

1906年,年方5岁的杨廷宝即入读私塾。1910年,父亲送他到南阳城里一所小学读书,1911年,时为南阳同盟会负责人之一的杨鹤汀先生,组织革命武装,准备伺机起义。不料,机密泄露,杨鹤汀被清政府通缉。杨廷宝随家人星夜逃亡。1912年2月,革命军光复南阳。杨鹤汀被推举为辛亥革命后首任南阳知府。3个月后,杨鹤汀因反对袁世凯而力辞知府。此时,杨廷宝师从父亲好友,南阳名士王圜白先生,王先生在学业上给予杨廷宝很大的帮助,使杨廷宝对美术和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杨廷宝入读河南留美预备学校,后经校方推荐,以全省考生第一的成绩入读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1921年秋,杨廷宝考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仅两年半就学完了4年的课程。当时,美国经常搞建筑系学生设计方案评奖活动,杨廷宝以他精湛的作品获得1924年美国城市艺术协会设计竞赛一等奖和艾默生设计竞赛一等奖。费城等地的几家地方报纸曾先后刊登过他的事迹和照片。他的两件设计作品还被选进《建筑设计原理》一书,这本书后来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国家大学建筑系的教材。

杨廷宝工作图

1927年,杨廷宝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为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1932年,受聘于北平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和主持古建筑的修缮工作。1936年,杨廷宝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发表了《郑汴古建筑游览纪录》,文中详细介绍了开封铁塔、繁塔等古建筑。1940年,杨廷宝受刘敦桢之聘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国立南京大学,杨廷宝专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1952年,南京大学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成立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杨廷宝出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1955年杨廷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1959年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1979年兼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所长。同年任江苏省副省长。1982年12月23日杨廷宝在南京逝世。

◆ ◆ ◆ ◆

家庭生活

举案齐眉

◆ ◆ ◆ ◆

然而,我们眼中的这位建筑宗师杨廷宝,学至中国科学院院士,官至江苏省副省长,在家里却是个十足的“妻管严”。原来,杨廷宝一家8口(妻子、五个子女和一个老保姆),只有他一个人挣钱,这样一来,经济就不是很宽裕。妻子陈法青掌管全家人的衣食住行,事事都要精打细算,但常常还是入不敷出,便责怪丈夫挣钱太少。“无论母亲怎么说,父亲从不跟她吵,也不生气,该做什么做什么。”儿子经常这样回忆父母亲。杨廷宝领了工资全都交给夫人,自己一分钱也不留。休息天,杨廷宝喜欢带孩子出去逛逛,出门时他向夫人要点零用钱,以备给孩子买点东西。陈法青虽然偶尔唠叨,但从不为难丈夫。为了节省开支,陈法青在院子里开了一块地,自己种菜,家里的蔬菜就不用买了。夫妻二人,举案齐眉,倒也是羡煞旁人。

杨廷宝与夫人

1982年杨廷宝与夫人在米芾的祠堂前留影

◆ ◆ ◆ ◆

教学成果

一丝不苟

◆ ◆ ◆ ◆

如果你以为杨廷宝在建筑设计专业上也是这样温润如玉,那你就错了。杨廷宝在教学上可是一丝不苟、严词厉色,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注重时间,他要求学生绝不可以“讲建筑、画建筑为建筑”,而要切切实实的“多做建筑”。二是严格,杨廷宝提出了“一年级过线条关、二年级过透视关、三年级过渲染关,进一步强调表现技巧”的总体教学要求,这一严格的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成为中央大学乃至以后的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优良传统。

杨廷宝

这位一生都致力于建筑专业的大师,出版了《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集》、《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选》、《杨廷宝美术作品选》、《杨廷宝水彩画选》、《杨廷宝素描选集》、《杨廷宝谈建筑》等多部著作,被誉为中国近当代建筑设计的开路人、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纵观杨廷宝的经历,中国建筑界同仁评价为:建筑报国,洋为中用,传承历史,老骥伏枥。

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集

杨廷宝水彩作品

◆ ◆ ◆ ◆

主要作品

作品颇丰

◆ ◆ ◆ ◆

杨廷宝一生建筑作品颇丰。30年代初,北平地区一些重要古建筑维修工程委托基泰工程司主持,杨廷宝参与了如北平天坛、祈年殿、国子监等的修缮工程。另外,他所设计的南京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金陵大学图书馆(现南京大学老图书馆)等作品,就已作出了合理的功能布局,协调的建筑体型,统一的比例和尺度,并具有中国的建筑风格。

南京中央体育场

南京中央医院

奉天总站

50年代初期,杨廷宝对北京和平宾馆的设计,以简约大方,朴素明朗的风格获得了周恩来总理的赞誉。解放后的30年来,在他主持、倡导、参与下,同有关建筑设计院协作,建成了一批大中型民用建筑工程,如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京车站、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工程建筑、南京民航候机楼等。对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等工程,他都参与了方案和建议,代表中国建筑界积极工作,为祖国获得荣誉。和梁思成被称为“南杨北梁”。

北京和平宾馆

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

北京火车站

清华大学图书馆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 ◆ ◆ ◆

后世纪念

成贤小筑

◆ ◆ ◆ ◆

杨廷宝故居,又名“成贤小筑”,是杨廷宝先生在1946年10月自行设计建造而成。故居宅院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米,院内嘉木成片,植有松树、椿树、枇杷树等,高大苍翠,浓荫如盖。还辟有数墒菜畦,绿叶油油,生机勃勃。墒头有一石栏水井。整个故居显得简约而紧凑,但因地适宜的设计却又显得十分大气,这正是建筑大师一生建筑理念的缩影:简洁明朗、朴素实用;既勇于探索创新,又注重因地制宜;强调符合国情的同时,讲究经济美观。现在的杨廷宝故居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他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却会在一代代的发展中不断传承下去。

南京成贤小筑(杨廷宝故居)

从杨廷宝20年代至今几十年中的建筑创作道路中,可以发现他的创作道路俨然是一部中国60年来建筑创作历史的注解。他的作品有古有今,或古今结合;有中有西,或中西合璧,杨廷宝和中国其他几位杰出的第一代建筑师一样,其贡献不在于倡导了现成的学派,而在于坚持了严谨的现实主义探索精神,努力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探索自己的道路。在艰巨的历程中,他们尽可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工作任务对他们的要求,尽心创作,并不断充实自己,力图在不同要求和有限的条件下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这就是他最大的贡献和学术观点之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